紮紙匠:這是聊齋明末

這恒河貍

歷史軍事

山西,大同府。
蔚縣,位於大同府境內的壹座小縣城,往東是北京城,大明都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4章 僵持的戰局,血腥的攻城戰!

紮紙匠:這是聊齋明末 by 這恒河貍

2023-11-11 20:48

  “郭總兵請說。”
  聽到郭欽的話,袁崇煥眼睛微瞇,若是可以的話,他自然更願意先做壹點功績出來,現在朝堂上可不太平,而且朱由檢也不是什麽有耐心的人,要是太久沒有成效,朱由檢很有可能會替換掉他。
  若是重回朝堂的第壹件差事就辦砸了,他以後的官路就難走了,雖說他主要是想報效朝廷,但也是不想自己壹輩子的苦讀白費,官路難走了,他想壹展抱負就難了。
  “攻打濟南府城。”
  郭欽沈聲道:“偽帝蘇浩就在濟南府城,只要攻下這裏,東昌府城裏的偽齊逆賊就沒了主心骨,到時候稍壹勸降便可輕易拿下東昌府城。”
  “濟南府城不是那麽容易拿下的。”
  聞言,袁崇煥搖了搖頭,濟南府城壹面是大清河,壹面是崎嶇山林,能夠鋪開大軍的也就兩面,攻打難度不比東昌府城小多少,哪怕打得下來也是慘勝,若是再被東昌府城中的偽齊叛軍襲擊,慘勝說不定還會成為慘敗。
  聞言,郭欽從袖中取出壹張東昌府城的地形圖,指著運河說道:“那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恢復漕運了,如今朝廷最大的負擔莫過於漕運被截斷,如果重新打通運河,自然是大功壹件。”
  “這紅夷大炮想必巡撫也知道,我們只要在離東昌府城十裏外挖壹段河道,將這河道與原來的河道相連,再將臨清州和德州兩座州城拿下,到時這漕運便可恢復正常。”
  “這樣壹來,我們豈不是要耗費大量兵力和高手去保證漕船的安全?”
  袁崇煥皺眉,這個辦法他也曾經想過,可是這樣壹來,他們很大壹部分兵力和高手都得放在防止對方破壞河道和襲擊漕船上,想要平叛,那難度可就不是壹般的大了。
  畢竟這漕船每次最少都是幾十上百艘,運送近十萬石漕糧,壹旦被擊沈,整個河道又會被堵住,清理起來極其費勁,還浪費時間,京城那邊可等不起。
  “巡撫,下官正是想要借此機會將偽齊叛軍自城中引出來。”
  郭欽沈聲道:“現在偽齊叛軍都龜縮在城池中,攻打的代價太過巨大,不如將對方引出來,哪怕對方繼續龜縮不出,我們也不會吃虧。”
  聽完郭欽的話,袁崇煥也動心了,不過下壹刻,袁崇煥的眉頭又皺了起來,愁道:“可是臨清州和德州兩處都不好攻打啊。”
  作為運河上的重要節點,臨清州和德州和東昌府城壹樣,都有極高的城墻作為防守,臨清州的城墻的高度達到三丈二,德州的城墻更高,足有三丈七,護城河深兩丈,寬五丈,比尋常府城的護城河都不差了。
  同時城中還有數千偽齊叛軍駐守,根本不是壹天兩天就打得下來的,而且他們壹旦攻打臨清州和德州,那麽濟南府那邊肯定會派兵支援。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不能把二十壹萬兵力全派去攻打臨清州和德州,必須留下壹半兵力堵住東昌府城中的偽齊叛軍,否則被東昌府的叛軍截斷糧草,他們就只能狼狽退回來了。
  “難打也要打。”
  郭欽搖了搖頭,攻城戰就是這樣,要麽啃壹些不是那麽硬的骨頭,要麽啃那些最硬的骨頭,如果可以將偽齊叛軍的強者都引出城來,那麽他們獲勝的概率就會大漲。
  “那就這麽辦吧。”
  聞言,袁崇煥點了點頭,這臨清州和德州相比東昌府城和濟南府城已經要容易攻打多了。
  ……
  在府衙的不遠處,壹座四進大宅中,衍聖公孔胤植和眾多孔家族老都聚集在這裏,這座宅子就是孔家在兗州府城中的別院。
  “族長,這袁崇煥已經到府城了,我們真的不去見壹下?”
  孔家族老孔胤樾疑惑道,明明之前孔胤植對蘇浩那邊培養諸子百家替代儒家的事情都急得快上火了,現在袁崇煥帶著大軍前來,正是他們出力的時候,結果孔胤植卻紋絲不動。
  “現在還不是時候。”
  孔胤植平靜道:“如今袁崇煥那邊占據優勢,糧草兵器充足,我們根本沒有出力的地方。”
  蘇浩現在扶持諸子百家,無異於在挖儒家的根,當初朱元璋想要廢掉孔家的事情,他們可不敢忘,無論蘇浩能不能成功,這諸子百家都是不能留的,否則這諸子百家壹旦壯大,那麽他們儒家就不再是無可替代的了。
  如今儒家遍布大明上上下下所有地方,而他們孔家在儒家中的地位太過超然,任何壹個有為的皇帝都不會容忍孔家的存在,如果儒家不再是無可替代的,那時就是孔家的末日。
  不過他們孔家地位超然歸超然,實權卻沒有多少,想要將蘇浩扶持起來的諸子百家斬草除根根本不可能,畢竟學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孔家也不可能隨便就大開殺戒。
  至於鼓動所有讀書人對付諸子百家的人,說實在的,孔家倒是有這份威望,畢竟孔家還是儒家的根本,不過朝廷本就忌憚孔家的影響力,要是再展現出孔家的號召力,那孔家就等著更嚴厲的打壓吧,所以想要再次滅絕這諸子百家,只有依靠朝廷才行。
  可是朝廷卻不可能為他們孔家做這種事,無論是皇帝,還是朝堂上的百官早就對孔家不待見了,都說文無第壹,武無第二,可是孔家卻憑著孔子壹直當著所有儒家子弟的祖宗,更是傳承千年,富貴不絕,要說朝堂上的百官對孔家不羨慕嫉妒恨,那就有點假了。
  至於儒家會不會被諸子百家取代,對於朝堂上的百官而言,這並不是什麽大事,他們要的只是壹個晉身之階,而不是說非儒家不可,沒了儒家,法家、墨家也不是不行。
  他們占據著大量的資源、人脈、財富,無論改了哪家都動搖不了他們的地位,少了孔家,他們反而少了個壓在頭上的祖宗。
  現在袁崇煥那邊優勢明顯,他們孔家靠上去也只能是錦上添花,根本沒有什麽用,只有雪中送炭,才能借此謀劃壹二,讓朝廷再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沒過多久,停駐在兗州府城的大軍再次開撥,與此同時,大明和大齊的偵騎也在運河兩岸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
  東昌府城。
  城樓上,唐祥金等人舉目遠眺,數十裏外,滾滾煙塵逼近。
  大明的軍隊到了!
  沒過多久,煙塵在十裏外停下,大軍開始建造營地駐紮,沒人會有膽子在離城太近的地方建造營地,哪怕是圍城作戰也壹樣,大軍想要集合也是要時間的,在離城太近的地方建造營地,壹旦被城中的敵人突襲,極有可能會在大軍沒集合前就陷入混亂。
  尤其是夜襲,更是可能發生營嘯,壹旦出現營嘯,再精銳的軍隊都可能瞬間崩潰,所以必須留下足夠大軍反應的時間。
  這時候,大明軍隊的營地中,壹支近十萬人的明軍攜帶著大量攻城器械朝著府城的方向而來。
  “何兄,他們這是要攻城?”
  看著明軍緩緩而來,唐祥金眉頭壹挑,這麽冒進可不像是袁崇煥的作風。
  “不像。”
  思索了片刻後,何六搖了搖頭道:“如果是要攻城的話,他們現在就該過河了,我們有紅夷大炮的事情,袁崇煥應該早就知道了,如果在太靠近府城的地方過河,只會成為紅夷大炮的靶子。”
  雖說運河並不寬,但是大軍想要渡河也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還要運送攻城器械的情況下,哪怕紅夷大炮壹炮的威力頂多死傷十幾人,但現在城中的紅夷大炮足有四十三門,壹旦成為紅夷大炮的靶子,只要十幾輪齊射便足夠讓大軍崩潰了。
  聞言,唐祥金眼睛微瞇,看了壹眼正緩緩前進的明軍,又扭頭看了壹下明軍前進的方向,這個方向除了東昌府城之外,只有臨清州了。
  “何兄、羅兄、老梁,看這樣子,明軍是準備奪回臨清州,重新打通運河,要不要再派壹些人去支援臨清州?”
  思索片刻後,唐祥金問道,雖然蘇浩讓他當主帥,但是現在城中兵馬分成了他、羅義、何六、梁平四方勢力,下決定之前,他也要征求壹下何六他們的意見,雖說作為主帥,他獨斷專行也不是不行,但是太過霸道導致內部不合就不好了。
  “那就派壹萬人過去吧。”
  思索了壹下後,何六點了點頭,現在東昌府城中有七萬兵力,以東昌府城的地勢之利,想要守城,有四五萬人便足夠了。
  而羅義和梁平也點了點頭。
  “那就勞煩姜都督和彭都督帶壹萬兵馬前去支援臨清州吧。”
  見狀,唐祥金看向壹旁的彭貫和姜世忠,下令道。
  “末將領命!”
  姜世忠兩人拱手應道,然後下了城樓,大概兩刻鐘後,壹萬兵馬輕裝上路,出了北門,直奔臨清州而去。
  ……
  東昌府城這麽大的動靜自然瞞不住人,很快便被偵騎探查到,消息傳到了正帶著十萬明軍朝臨清州而去的郭欽耳中。
  “總兵,要不要派人攔截他們?”
  參將鄧奎皺眉,這臨清州本就難攻,要是再讓這壹萬進入臨清州,那就更難打了。
  “追不上。”
  聞言,郭欽搖了搖頭:“吩咐下去,大軍繼續前行。”
  這種情況早就在他的預料之中,不過他們在河東,對方在河西,別看運河不寬,但也有十幾二十丈寬,想過河可不容易,要先搭建橋梁,然後才能過河,對方輕裝上路,只帶了兵器和壹兩天的糧食,等他們搭好橋過了河,然後將士卒整頓好,對方早就跑沒影了,根本不可能追得上。
  ……
  臨清州城的地形如鵝掌,有內外兩城,外城的周長達五十裏,把這壹段的運河完全包圍在其中,包括漕運碼頭,平時外城並沒有士卒守衛,畢竟長達五十裏的外城墻,沒個十幾二十萬人根本看不住,只有幾處城門有人看守,而且城門也從不關閉,不過此時外城的所有城門都已緊閉,對著東昌府城的南水門上,早已戒備森嚴。
  次日,午時,姜世忠和彭貫兩人帶著壹萬兵馬趕到了臨清州,並順利進入了外城,負責守城的是原萊州衛的衛指揮使羅輝,當初他和周賢兩人將萊州府城拱手相讓,也取得了大齊上下官員的信任,蘇浩才將鎮守臨清州的重任交給他。
  姜世忠的官職在羅輝之上,加上有唐祥金的手令,進入了州城後,姜世忠便順理成章地接過了臨清州的指揮權。
  ……
  第三天,清晨。
  郭欽才帶著十萬明軍趕到了臨清州城,不過迎面而來的是空無壹人的外城,連漕運碼頭上的當地百姓都逃難去了,只留下空空蕩蕩的田地和房屋。
  “總兵,叛軍拋棄外城了。”
  看到這壹幕,鄧奎的心頓時壹沈,相比於內城,外城的城墻更低,只有內城的壹半不到,而且還簡陋得多,大部分只是土夯築的,攻打的難度更低,現在叛軍放棄外城,代表他們得啃硬骨頭了。
  “派人先入城探查壹下。”
  郭欽面不改色道:“等大軍進城後讓人開始組裝攻城器械。”
  從徐州到東昌府這段路相對平坦,可以運送壹些相對更長更大的攻城器械部件,因此大部分器械的部件早已制造好了,只差組裝了。
  很快,數十偵騎沖入了外城,並搜索了起來,沒過多久,壹部分明軍開始緩緩入城,並開始在外城城墻上布防。
  ……
  內城城墻上,姜世忠和彭貫、羅輝幾人在城樓上遙望著城外正修築著營地的明軍。
  “看來對方很忌憚我們的紅夷大炮啊,而且外城房屋眾多,對我們很不利。”
  看到對方將營地修築在南水門附近,甚至不惜留了壹半兵馬在城外,彭貫輕輕搖了搖頭,這個距離已經超過了紅夷大炮的射程。
  而且房屋太多,掩蔽物太多,對於弓箭和其它火炮的攻擊也是很不利的。
  “沒事。”
  壹旁的羅輝輕笑道:“這外城裏雖然房屋眾多,河道縱橫,但並不寬闊,對方很難組織起多大的攻城陣容的。”
  外城的房屋對於守城確實有阻礙,但是對攻城也壹樣,沒有空闊的地形,兵力展不開,明軍人數再多也沒用。
  另壹邊,郭欽和鄧奎也遙望遠方的內城。
  “總兵,從這內城攻城,攻城器械恐怕展不開啊。”
  看著漕運碼頭沿伸向內城的道路,鄧奎眉頭壹皺,房屋眾多倒是好事,可以為大軍攻城提供遮掩,但也阻礙了攻城器械的施展。
  “那也要比放棄外城強。”
  郭欽搖頭,這攻城自古就是下下之策,孫子兵法曾言:上兵伐謀;次而伐交;攻城為下,這還是春秋戰國時那種低矮的城墻,更甭說現在的城墻了。
  在大明立國之前的洪都攻城戰,陳友諒以六十萬大軍攻打洪都,朱文正以兩萬殘兵硬生生扛了八十多天,而洪都的城墻還不如臨清州呢。
  時間壹天天過去,很快,壹架架雲梯、箭塔都組裝完畢了。
  ……
  天色剛蒙蒙亮,明軍大營中升起了縷縷炊煙。
  等到天色大亮,戰鼓聲響起,大軍跨過運河上早就修築好的橋梁,集結在臨清州內城西門外三裏處。
  而此時的內城城墻上,姜世忠等人早已備好。
  樓車上,郭欽手中令旗揚起,很快,戰鼓雷鳴,壹門門大大小小的火炮推到了陣前,然後開始較準。
  與此同時,攻城弩車也緩緩前行,弩車的前方,大量士卒扛著麻袋在木幔戰車和盾牌的掩護下朝著城墻靠近,想要為攻城雲梯和攻城錘、箭塔填平護城河。
  八百丈!
  五百丈!
  “開炮!”
  看著逼近紅夷大炮射程的明軍,姜世忠揮旗下令,十幾門紅夷大炮同時點火。
  轟!轟!轟!
  接連不斷的炮聲隆隆,壹枚枚二十斤重的實心炮彈帶著摧枯拉朽的氣勢轟向城下的明軍,實心鐵球砸在地上,砸死了壹個士卒,然後又彈起,落下,在地上犁出了壹道道血路,炮彈所過之處,哪怕是木幔戰車也是瞬間被撞碎!
  不過紅夷大炮的射速始終還是慢了壹點,趁著紅夷大炮的射擊空檔,明軍又前進了百丈的距離。
  這時,轟隆的炮聲再次響起!
  壹架木幔戰車的下方,聽到炮聲,李二臉上布滿了驚恐之色,心中祈禱著滿天神佛保佑,別讓炮彈擊中他。
  他之前看著不遠處的同伴被鐵球正面擊中,直接被轟碎了,斷臂都掉到了他腳邊,好在片刻後,李二發現,他又逃過了壹劫。
  三百丈!
  兩百丈!
  甕城上的火炮開始發威,十幾門虎蹲炮同時點火,數以千計的石子和鐵珠如雨幕般灑向城外的大軍,又是壹陣慘叫聲響起。
  壹百丈!
  無數利箭從城墻上射出,如雨幕般落下。
  這時從明軍的木幔戰車中鉆出了兩百多手持“壹窩蜂火箭”的士卒,下壹刻,數以千計的利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射向城墻,跺口處的十數名齊軍弓箭手躲閃不及,瞬間被射成了刺猬。
  五十丈!
  李二背著麻袋,低著頭沖向護城河,腦海中只有壹個念頭,那就是把麻袋拋進護城河中,然後逃回木幔戰車下。
  靠近河邊,李二猛地壹用力,直接將麻袋拋進了河裏,然後頭也不回地逃向木幔戰車,看著近在咫尺的木幔戰車,李二的臉上露出壹絲笑容。
  這時,壹支利箭從天而降!
  噗!
  利箭穿胸!
  看著胸口的利箭,李二臉上的笑容瞬間僵硬,變成了難以置信,最後化成了絕望。
  掙紮著爬到木幔戰車下,李二臉色蒼白,冷汗直流,劇痛開始傳來。
  “死人滾到壹邊去!”
  這時候,壹個粗暴的聲音響起,李二只覺得後背傳來劇痛,整個人壹個踉蹌,被踢出了木幔戰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